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景观照明

绝版颐和园:一代帝王的审美高度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10-24 16:07:12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有人说她是风月无双的园林;有人说她是营造山水的绝唱;还有人说她是一位倾国倾世的美人;259年前乾隆的一次大手笔,造就了这个绝版的颐和园。

  有人说她是风月无双的园林;有人说她是营造山水的绝唱;还有人说她是一位倾国倾世的美人;她兼有诗、画、风水、儒、释、道等多重因素,259年前乾隆的一次大手笔,造就了这个绝版的颐和园。

寿海

  1998年12月2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二十二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关于颐和园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讨论正在紧张地进行。一名来自东南亚的评委举手发言:“我不反对它入选遗产,但是委员会给出的第三条评价是不是已经达到极致了?”

  听到这番话,时任颐和园总工程师的耿刘同有些坐立不安,参加过多次世界遗产项目评选的他心里很清楚,这第三条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实不轻易用,之前故宫评选都没能得到这个评价。耿刘同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会场的寂静,不一会儿,大会主持人用洪亮的声音说:“我们去考察过两次,毋庸置疑,它的确配得上这个评价。”如今这条评价随着颐和园的申遗成功已成定论,成为颐和园的至高荣誉之一——“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尽管世界遗产的申请是以光绪时期修建的颐和园为样本,但耿刘同仍然强调,是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赋予了它“仙风道骨”,其艺术成就甚至要超越颐和园。而清漪园是乾隆时期修建的,乾隆本人就是它的总设计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乾隆的高度,决定了清漪园的高度。

  清漪园中有多少江南景色?

  很多人说,乾隆因为一生6次南巡,酷恋江南景色,尤其对杭州西湖格外钟情,因此在他所经营的园林中,均不遗余力地追求再现江南山水风景和园林艺术之美。此话不假,譬如在圆明园中,乾隆就先后兴建模仿西湖小有天园、龙井、花神庙等名胜景点,甚至还把园中另外九处景点也按照西湖十景来一一命名,凑成十景之全数。那么在清漪园中有多少江南景色呢?

  清漪园为北山(万寿山)南湖(昆明湖),西面是西山诸峰。但是,万寿山的山体比较低矮,也不够延展;昆明湖的水面大致为东南斜向的狭长形状,山与水的关系有些疏离。怎么改造呢?乾隆下旨将湖山整治工程与治水工程相结合。首先将湖面向东、向北大大扩展,一直抵达万寿山的南坡;然后将挖出来的土方堆在山的东半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山的形状。结果是湖面更加辽阔,山更壮伟。

  乾隆爷在山水中布了一个迷局

  然后,乾隆又在湖面西侧增添了一道几乎与西湖苏堤一模一样的西堤,也把昆明湖划分成“里湖”和“外湖”,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进一步把外湖分为两个部分。这样昆明湖就和杭州西湖一样,变成了有内外几层的“重湖”了。还有人说,考虑到杭州西湖中有几个大小不同的岛屿成为重要的点缀,清漪园在挖湖堆山的同时,也特意在水面上保留了三个大岛和两个小岛。

  这些说法也许都没有错。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模仿江南,对乾隆的理解就显得浅白了。把湖水分成里外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为了把水引向山旁、山后,达到山环水抱的格局。

  山环水抱蕴含着何等机密?

  为什么要山环水抱?“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是传统风水的一条重要定律。传统风水是一门通过特殊方式对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因素进行研究的学问,它的本质是强调美——一种对人身心有益的感受。这种思想既是中国园林文化之大极,也是中国文化之要义。而乾隆深谙此道。

  当疏浚昆明湖的工程完成以后,乾隆登临万寿山之巅,看到眼前辽阔的湖面和远处的西山,他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250多年后,北京西城区作家协会会员陆元也欲登临万寿山之巅,感受当年乾隆的视野与情怀。然而,当他站在佛香阁前面时,他觉得有些遗憾,因为眼前昆明湖和万寿山的轮廓看不出寿桃和蝙蝠的形状,也就无从证实乾隆是否有意将“福寿”之意体现在园林设计中。

  如果视角更高一点,是否就能看出来呢?陆元马上找到自己的老朋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夔中羽,请他找一张颐和园的遥感图片。拿到遥感图时,陆元多少有些激动,他清晰地看到占据了画面五分之四的昆明湖外轮廓就像一个桃子,西堤像是桃子的中缝,昆明湖的入水口像是这个桃子的蒂一样,而出水口就像桃子上歪着的尖儿。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呈拱形,就是蝙蝠的头部,两翼伸展就像是蝙蝠的翅膀。陆元甚至还从图中找到了蝙蝠的两个小爪子,即两翼各有伸出水面的亭子——对鸥坊和鱼藻轩。

  乾隆依据的到底是太极道教还是福寿礼佛?

  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翻遍几乎所有与颐和园有关的典籍资料,清史专家王道成也没能找到相关的印证。不过他认为,这也可能不是巧合,因为颐和园里有很多这种题材的雕刻,比如有扇门上的图案是5只蝙蝠围绕着1个寿桃,寓意五福捧寿。

  除了陆元、王道成,还有很多人热衷于解读颐和园地貌的秘密。比如有人觉得颐和园的山行水系更像一幅太极图,昆明湖和万寿山分别组成了太极图中S形的阴阳两部分。如果说这种猜测多少有些臆想的成分,那么昆明湖上3座仙岛的设置,则无疑是道家希求长生不老思想的体现。自秦汉宫苑中模仿海上三山而形成的“一池三山”形制,始终是历代皇家园林中山水布局的主要样式,颐和园中有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3座岛屿,分别象征了神话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3座仙山。

  不过王道成指出,与园中少量体现的道教、儒家意味相比,祝寿礼佛才是这个园子的主题。在《万寿山清漪园记》里,乾隆对三山五园的功能有详细的划分:畅春园用来侍奉母亲,圆明园用于处理朝政,一水相连的清漪园和静明园是在工作之余放松的场所——散志澄怀。而清漪园中大面积分布的宗教建筑,使祀神礼佛也成为其重要功能之一。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景观需要,更是一种政治需要。

  颐和园实是翻版清漪园

  乾隆以祝寿来报恩,自己也笃信佛教。当时,园内佛寺的活动相当多,万寿山上香火缭绕。乾隆十八年(1753年),佛香阁工程尚未完工,乾隆帝便在浴佛节前往大报恩延寿寺礼佛。大报恩延寿寺建成后,即使在新春佳节热闹之际,乾隆帝也会偷闲前往礼佛。逢佛教的节日,乾隆帝更是不会忘记大报恩延寿寺的佛事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佛诞日,乾隆前往大报恩延寿寺瞻礼后,还特地赋诗一首,重申了自己为母建寺祝寿的意图——“慈寿希如山样崇”。

  1860年,清漪园被毁后,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废墟上重建。但当时清王朝国力日衰,已拿不出大批的款项进行园林建设,修复清漪园尚且是挪用海军经费秘密开工,所以更谈不上对三山五园的全部修复了。于是重修的颐和园势必要承担起原来多座皇家园林所具备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朝政、奉养太后和散志澄怀等,而这些功能对于光绪而言,处理朝政和奉养太后当然要比散志澄怀重要得多。所以,光绪重修的颐和园,实际上已经成为帝后理政、居住、游览、庆典和外交的政治活动场所,成了紫禁城外的第二个权力中心,不再是乾隆极力营造的理想天国,也不再是一座仅供散志澄怀、祀神礼佛的行宫。

  福山寿海中国吉祥文化往往通过一种图案来表达心中的祈福追求。从高空俯瞰,昆明湖形似一个寿桃,而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恰是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振翅欲飞。大凡到过颐和园的游客,鲜有人知其布局暗含“福寿”图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