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建筑设计

2014WAACA中国建筑成就奖入围项目 同济大礼堂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12-27 13:29:13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2007年元月5日,百年同济校庆活动揭幕典礼暨新年交响音乐会在修葺一新的大礼堂拉开了序幕。这座近半世纪的大礼堂重新散发历史光辉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现了别样的新活力。

  2007年元月5日,百年同济校庆活动揭幕典礼暨新年交响音乐会在修葺一新的大礼堂拉开了序幕。这座近半世纪的大礼堂重新散发历史光辉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现了别样的新活力。大礼堂的改造不仅重现了历史建筑的艺术价值,更是积极探索和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和生态技术。   1961年,同济大学大礼堂落成,由建筑师黄家骅、胡纫茉和结构工程师俞载道、冯之椿设计。可容纳3000人的大礼堂,建筑面积达3600平方米,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联方网架,礼堂内部没有一根柱子,大厅拱形屋顶网架结构中的菱形结构网格单元极富韵律感,与意大利的罗马小体育馆异曲同工。建成之时,是亚洲地区最大的无柱中空大礼堂。   1999年,大礼堂因其简洁的结构造型特点被列入“建国50周年上海经典建筑”。目前,该建筑是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   随着同济大学的建设发展,礼堂成为中心建筑之一,大礼堂的东面广场面对校图书馆,南面有立孔子像的千秋园,向西为学生食堂,北面为西北学生公寓。大礼堂以及周边成为同济校文化生活聚集地,常常举行校庆大会、学术报告会、音乐演唱会等活动,同时兼作影院。每一位同济学子都在这座经历世纪风雨的建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改造老建筑常常面临历史与现实,保护与改变的矛盾。而对这座独特的建筑而言,矛盾的答案几乎不言而喻,保护性改建显然成为整个改造工程的原则。大礼堂珍贵的历史价值表现在:富有特色的礼堂正立面以及它和图书馆的轴线关系;大跨度的结构空间体系以及结构与屋顶之间的逻辑关系。大礼堂的未来则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当下,并融入了同济的生命进程之中。大礼堂改造的过程便成为一种历史与未来的重构,一种记忆重生的过程。   主体建筑外观改造工作的重点是如何更好维持原来的风貌,这也是建筑保护的重点内容。建筑东立面即主立面的入口门廊和细部被保留,落水管重新布置,使得柱子简洁利落。远远望去,门廊的折型雨棚——最初的建筑创作构思在阳光下依旧明亮。   建筑南、北立面的屋顶侧窗,它既是建筑的鲜明特征之一,同时有利于自然通风,降低能耗,因此被保留下来。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动的是,利用南北的侧向加固横板,围合成玻璃侧廊,原侧墙改为内部的实体墙,杜绝了外界环境对内部的干扰,也让视觉和光线自由穿越进入门厅。   屋顶的“拱形网架薄壳结构”则是同济大礼堂的主要价值所在。改造强化了这一特征。首先,屋面分割尺度真实表现结构网格单元,以暴露其肌理;室内屋顶采用结构露明的做法,无论建筑内外都表现了纯粹的结构形态,展示了结构的韵律美。其次,屋面材料选择油毡板,其质感和色彩与礼堂保持整体上的一致。

  一走近大礼堂,内部的巨大变化刹时刷新了人们的记忆。

 

  一个巨大的空间体块升起在6米的高度插入高挑的贯通空间,于是形成一个有较强引导性的半吸入式入口大厅,大厅空间与入口门廊及室外空间组成对比强烈的空间序列。沐浴在顶部天窗泻下的阳光,沿大厅中间的楼梯或两侧楼梯便进入了观众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