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规划 > 城市人文

气质北仓门华丽蜕变 仓库成无锡城市地标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09:31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北仓门,那一定是“气质”,这份独到的气质混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敛和西方文化的张扬,以一种充满个性却不矫揉造作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北仓门,那一定是“气质”,这份独到的气质混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敛和西方文化的张扬,以一种充满个性却不矫揉造作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不管是北仓门内散发出浓厚历史香气的青砖铁门,还是夸张奇诡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玻璃橱窗内景,这一切都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仿佛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的前生是一个蚕丝仓库,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室内面积达6000平方米,是古运河畔规模最大的一个仓库。据资料记载,它是抗战期间,汪伪政府为控制江、浙、皖乃至长江三角洲所有的蚕丝商贸活动而建造的,建成后不久即被日军占为粮仓,后来又恢复为蚕丝仓库。仓库修建最初就是为了存储蚕丝,所以,为了避光和避风,仓库的窗户多是狭小而多层的,同时,仓库还运用大跨度的砖木结构,以此提升存储和搬运空间,全部结构均为木结构,接头处采用螺栓加固,所以建筑至今仍完好如初。

历史已经远去,现实正在上演,2004年,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的创办人郑皓明、郑皓华兄妹从国外回到家乡无锡,在运河对岸,一眼看见了现在的这个北仓门,只是一眼,便改变了北仓门37号的命运,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新的传奇。历史上北仓门作为旧无锡物资的仓储重地,也是人文交流的大动脉,是无锡四大码头的一份,曾与米码头,布码头,银码头,共同打造了旧时无锡商都的盛会。郑氏兄妹当即决定把这里租下来,并且修复改造成一个生活艺术中心,打造一个他们心中的“苏荷”。

悠悠的运河水在玻璃橱窗外安静流淌,这里的下午很平静,周围沙沙的翻书声和茶杯的碰撞声成为了主打旋律,阳光正酣,睡意不经意袭来,真想把梦都托付给这片古运河,在水乡里再多流连一会。这只是北仓门一个平凡的午后时光,来来去去的人们把疲惫留在这里,也把梦留在了这里,已被埋入历史的工业化遗存因一群年轻人的梦想而重放光彩,即使身处在繁华绮丽的都市中,也有这样一处真实的乌托邦,自由和梦想,都在这里变成了现实。时有携相机者款款而来,拾阶而上,试图用镜头留下这一刹时光的永恒。

老建筑的破茧为蝶

当时对北仓门的修复面临的困难重重,因为这个老仓库在被废弃前只用作仓储功能,所以里面既不通水也不通电,更别说装上象征着现代化的网络了,但是这种困难性变成了一种值得花心思想创意的挑战,郑氏兄妹找人在斑驳的外墙上涂抹了保护药水,地板则采取修补裂缝和防腐防白蚁处理,梁、柱、房架等也全都保留了原来的样子,代表着北仓门历史的青砖也保存完好,上面还清晰可见出厂时的窑铭,还有那一扇扇大铁门,完全保留了原本的风貌,怀旧风和现代化的装饰风格碰撞在一起,擦出了神奇的火花。

如今的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室内面积六千平方米,具有美术展览、艺术交流、创作、服务四大功能区域,组织和策划各类具有创意性、专业性、时尚性的艺术活动,承办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和大型会务。而核心艺术主题则在三个楼面以不同形式展示:一楼是以实验家具、时尚家居、装饰精品展览为主的大型艺术空间;二楼则提供创意设计师工作室六百平方米;三楼是以绘画、平面设计和公共艺术为主的展示。此外,西餐咖啡、酒吧、私家厨房、艺术书店、瑜伽会所等多元化的艺术文化设施应有尽有,让北仓门俨然成为一个小型的生态链,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北仓门二期也在2009年成功完成建设,北仓门真正由一处废弃的仓库转变成为集各种艺术气息于一体的城市地标,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华丽的蜕变,最终破茧成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