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培训与活动

清华建筑思想论坛“我所认识的自然”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37:12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2013年11月9日,世界建筑/清华大学建筑思想论坛“我所认识的自然”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圆满举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前任所长

  对于欧洲的设计师来说,他们普遍的有这么一种看法,他们认为自然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王向荣教授这样说道,“第一类自然就是原始的自然。第二类自然是生产的自然,在文化上表现为文化景观,跟耕种有紧密的联系,或者总体上表现为农业景观的面貌,也就是人们生产、生活,长年累月在土地上劳作而形成的一种景观面貌,这一类自然通常能很好地体现出一个民族在某段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概况。第三类自然是美学的自然。第四类自然也就是自我修复的自然,自然受到损害了,但有一天当损害的因素去消了,自然本身还是会有一个自我修复的能力,会有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陈望衡教授给出了如下看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说也就是环境美学的基本问题,自然对于人具有两种意义,一是资源意,二是家园意,资源是掠夺对象,家园是保护建设的对象。环境就其本意来说,是人的家园,而就环境美的最高层次来说环境品味应是乐居。”

  陈望衡教授解释说,“人自己有一身体,还有另一身体-----环境。环境的立场是将自然尽量的主体化,将环境主体化,即将环境也看成主体,将环境也看成人,当然是人的又一体,而作为人的又一体的环境,是人的生命之本、居住之所,它肯定支持着人的生命,肯定支持着人的居住,所以环境具有“亲人性”,而人的生命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面,相应的环境的“亲人性”也可分为三个层面:本然的自然(动物性)、可然性的自然(文明性)、应然性的自然(神性),作为环境基础的自然,它的神性在于它的不可知性和对人的绝对控制性,但是我们一直在改造自然,到工业社会以来改造已达到空前大的规模,为自然“去魅”,自然已没有那么神秘了,而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的继续,也是对工业社会的批判和反驳,为了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方面要继续让自然去魅,另一方面,也要更多的尊重自然、崇敬自然,让自然“复魅”,恢复自然的资源,恢复自然的神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