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规划 > 城市人文

公共艺术缺乏与城市文化的契合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4-09-02 15:10:57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伴随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公共艺术在中国逐渐兴起。近年来,公共艺术越来越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又以非议为多。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公共艺术除了本身的艺术性,其附带的公共利益不断将作品的决策者、创作者推送在公众视野之中。

    寻找内在的呼应

    如今,中国的公共艺术创作者一方面反思自身,一方面放眼国际,寻求成功经验的借鉴。

    华盛顿公共艺术所体现的包容性,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邹文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华盛顿的一个博物馆中,有一件展品就是一段公路,公路上有真正的车、警察以及其他交通设施。在工业文明进程中产生的城市细节被保留下来,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感的城市审美。华盛顿在200年前规划的原有格局中搞建设,使城市更加精细化。“我们在建设城市的时候也要重视微观,重视精致,否则,只会不断地去建大雕塑。”邹文强调,要利用细节去表现地域的专属性和个性面貌,这样能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

纽约“胜利之吻”雕塑

    “在德国,公共艺术其实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的交接点,这一点我相信对于中国也有一些启发意义。”柏林自由大学西本哈尔教授在发言中说。    但是,照搬西方的公共艺术,显然是没有可持续性的。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中国不能永远走别人走过的路,中国的公共艺术应该与中国的城市建设找到内在的呼应。这种呼应是美术建设的呼应,也是共建、共生、共享的呼应。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