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厕所进化论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2-26 17:43:20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入口”而轻“出口”,耻于谈厕,不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厕所上的中国。
  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称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称“马桶”和“尿盆”。
  冲水式坐便器也在那时候就已问世。西汉梁孝王墓中,在座便器的正后方墙上凿出了一条冲厕的水管,蹲位旁边还有石质扶手,设计相当人性化。厕所旁边往往还有配套的“浴室”,显示出时人相当前卫的观念。
  发展到后来,厕所越来越讲究,出现了不少“星级”厕所。如在晋代,一些贵族家的厕所简直就像别墅,西晋超级富翁石崇家的厕所“有绛纹帐,裀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如厕者方便后,还要换上新衣服。
  从汉代到唐代,厕所形态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改善。到了宋代,城市里坑厕渐渐少了,只用马桶,而在街头巷尾出现了专业的清除粪便人员。   在官制上,甚至有了专司厕所的宫廷官员“右校署令和丞”等。不知这一职位的官员比之弼马温心情如何?
  那时候的尿器之华美,也闹出了一些笑话。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爱不释手,差点儿用来盛酒喝。稍后把蜀主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召来,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先王的尿盆啊!
  到了清朝,厕所体现出极强烈的人性关怀特征。清代皇帝、后妃们使用的便器叫做“官房”,有专门的太监保管,需要时则传“官房”。听说慈禧的便桶叫“如意桶”,桶底铺着黄沙,再灌进水银,粪便落入不见痕迹。桶外用宫锦绒缎套罩着,看上去像一个绣花坐墩。这拉的还是屎么……
  马桶,夜壶……这些只有暂时性储存功能的厕所产生的粪便怎样处理?原来城里人的粪坑为凹陷在宅子后院里的陶制大坛子,由掏粪工负责清扫街道及粪坑。而宫廷数千人大小便都靠太监等用木制马桶运出宫去。   至于农村的厕所,比起几千年前则没有太大的改进,大多简陋、肮脏,基本是“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男厕多采用蹲坑式,妇女采用“灰桶子”,即在木桶内放石灰或草木灰。
  这时候,公厕有了新的变化,出现收费厕所。但不知为什么,先秦时期讲卫生的中国人竟然随地大小便成风。西方旅行家们在讲述自己的中国见闻时常对此深恶痛绝。   《清稗类钞》就记载了当时的蒙古人“就地遗矢”的习俗;当时的合肥巡抚李瀚章说,经常有人在书塾的后面大便;又如,清末的北京“路政不修,行人遗矢,触目皆是,居民率以秽物倾门外,累累如小阜”。   有洁癖的人生存于这样的环境中,最后多是死路一条。《清稗类钞》中竟然记载了“京师女子马葵好洁致死”,不知她是不是处女座?   当然了,我们也不用感到太自卑,因为1796年的一幅漫画中,英格兰人坐在自己的抽水马桶上,苏格兰人伏在水桶上,法兰西人蹲的是茅坑,荷兰人则在池塘里排便。   看来从古代到近代以前,中国要么领先世界一大步,要么只被甩出了一小步。   只不过,近代以后,中国被甩得好像有点远。   一直到了民国,随地大小便的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民国趣史》记载,民国国庆时,要员们聚餐竟规定:“餐棚后设有厕所,不得任意在外便溺”。蒋介石和宋美龄也曾公开呼吁国民不要随地大小便……   18世纪晚期,英国人发明了抽水马桶,这使他们深感自豪。但这项被西方世界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的抽水马桶竟然直到20世纪才进入中国。   因为要安装抽水马桶,必须有完善的下水道和排污系统才行,1908年,北京成立了“京师自来水公司”,随后有了下水道,抽水马桶才逐渐在一些有钱人的家中出现。   听说民国人的中国梦:人人能有机会坐抽水马桶……   不过梦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清洁工才开始采用真空自动抽粪车,用皮管代替人工操作掏厕所。而在其它边远小城市,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能够在街道上看到人工掏粪工的身影。
 
  这说明,抽水马桶的普及花了有一个世纪那么长。
  直到今天,农村里仍然有许多厕所需要“手动”冲洗,有许多人仍然无法适应需要冲水的厕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