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建筑设计

菅根史郎:TOWN MUSEUM-将城市打造成美术馆(四)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7-23 11:31:43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在柯布西耶的著作《光明城市》(1930年)这本书中,他试图通过摩天大楼的引入,通过提高建筑内部的密度,使城市九成以上能实现公园化。
  此前,建筑师菅根先生透过自己的视角从“第三空间”美术馆的变迁无形的“城市”阐述了对“TOWN MUSEUM-将城市打造成美术馆”的看法,在最后一回中,菅根先生将以“城市的魅力”这一主题来与大家进行分享。

菅根史郎:   1975年生于日本东京。   2001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建筑学部,获得一级建筑师资格。   2001年至2006年担任六角工房首席设计师   2008年成立菅根史郎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事物通常具有其两面性。看起来清晰的答案中往往蕴藏着另一种可能性。比如说,城市绅士化过程,是指对那些道路狭窄,高度密集的街区,即往往是那些居住环境非常恶劣下的贫困人群所居住的区域所进行的城市化改造。而在这样的地区犯罪者,病人的数量通常居多。为此,城市化过程中,通常会拆除街道原有的一部分旧建筑群,设置新的广场,并在广场的对面兴建美术馆,进而可以吸引来美术馆参观的客群在街道周边产生消费。随着街道整体收入的增加,必然会逐步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伴随着艺术家们的迁入,街道所在地的人口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引发地价的上涨。这样的城市化结果会导致贫困的原住民不得不迁出此地,而该地域所特有的特征也会因此消失。这样的发展在导致城市失去多样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呈现出了同质化问题。这里,不由得引发这样的思考,应该为了什么样的目的打造美术馆?本人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员,在2001年来北京时,当时大学还地处于东三环路与光华路的交叉口(现在的CCTV对面),周边密布着低层的大片住宅区。每天早晨在校园的操场锻炼流了一身汗后,总是会到附近的小吃店吃豆腐脑。因住在离学校很近的地方,走路只需要3分钟,每天工作结束后,会到附近的小餐馆吃家常菜。在步行范围内有很多规模虽小却很出色的店铺。   在柯布西耶的著作《光明城市》(1930年)这本书中,他试图通过摩天大楼的引入,通过提高建筑内部的密度,使城市九成以上能实现公园化。他认为城市应当是具有“太阳、绿色、空间“共存的特性,因此批判以前的城市过密的结构体系。但这种美好愿望所导致的结果,却和柯布西耶所提倡的初衷背道而驰。他所厌恶的中世纪街道,人们来来往往、在咖啡厅休憩闲聊的空间直到今日依然活龙活现得保留下来。相反,在能够反映柯布西耶理想的美国等新型大城市结构中,却出现了城市空洞化、贫民化,无特色的郊区,而且无论在城市或郊区,治安都是那么恶劣,所以出现了许多人们无法轻松漫步的街道。   建筑设计通常要遵循城市规划的原则。在中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建筑后退红线距离要求过大,往往形成了尺度巨大的广场的对面加盖建筑。虽然这并不是不好,但从道路的对面到建筑物前走路花费5分钟的话,不免会感觉有些远。同时广场和公园不能够有效地利用,也是让我无法理解的部分。   Jane Butzner Jacobs(1916年—2006年)纪实作家、记者。她的著作《美国大都市的生与死》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大约是50年前1961年所发表的著作中,她提出了城市的魅力应该是从人民大众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相融交织的多样性。作为多样性的前提,她提出了混合用途、小规模街区、古老建筑、密集这四个要素,而这种理论与之前的城市规划理论是完全对立的。   我并不是想表达Jane Butzner Jacobs的思想正确,而柯布西耶的错误。柯布西耶所提倡的“田园城市”无疑是出于美好的想法。但是,往往作为设计师在设计中不能满足城市所应该具备的“文化相融的多样性”特点。所以说,无论是建筑师,还是居民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以上文字出自建筑师菅根史郎,转载请注明)
菅根史郎建筑设计公司内景 菅根史郎建筑设计公司内景 菅根史郎建筑设计公司内景 菅根史郎“TAM”空间讲座 菅根史郎“TAM”空间展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