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建筑设计

盘点古代因诗流传千古的名楼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11-30 18:11:55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山西鹳雀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山西鹳雀楼、江南三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以及以及四川绵阳越王楼。这些楼阁在建筑形式上各有其特点,吸引了古代文人墨客的目光,可以说,在他们眼里,每一栋楼阁都是一首可供千古传唱的诗章。   山西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山西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后又因王之涣《登鹳雀楼》而闻名天下。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元初成吉思汗进攻中原,毁于兵,其后的历史发展中,鹳雀楼的故址已经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
  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巧,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   湖北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汉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湖南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汉族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江西滕王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滕王阁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   四川越王楼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杜甫《越王楼歌》
  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龟山之巅,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其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楼高十丈(即百尺),时居四大名楼之首(滕王阁高九丈,黄鹤楼高六丈,岳阳楼高三丈)。
  恢复重建的越王楼仍建造于龟山遗址,占地面积84.2亩,呈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底层东西长66米,南北宽88米,主楼高99米,共15层,建筑面积22207平方米,集阁、楼、亭、殿、廊、塔于一体,一层至五层是阁,十层至十三层是楼,十五层是亭,顶端宝顶似塔,二层南北两方向是殿,各层有外廓,是当今仿古单体建筑之最,故有“越王楼霸气、黄鹤楼大气、滕王阁才气、岳阳楼秀气”之说。
  越王楼是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的名楼,共收录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黄鹤楼112篇,滕王阁86篇,岳阳楼、鹳鹊楼虽有名诗文,但并不多),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