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建筑设计

【设计教育】古代建筑中的防火灭火智慧

非常设计师网网友2015-01-05 14:27:38

声明:本文由非常设计师网网友上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设计师网:010-8587100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注意防火、治火,这在我国古代建筑的设计建造中得到集中体现。他们在长期与火抗争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智慧总结出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防火、灭火理念。

  随着对封火墙防火优越性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一伍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后来的徽州建筑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时又对封火墙进行了美化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此外,古人在建筑物的两侧山墙和后檐墙上,不开门窗,不采用可燃材料,这就是所谓的风火檐,也称封火檐。故宫内也使用这种防火墙。雍正皇帝为了接受皇宫内过去发生火灾的教训,命令工部大臣将三大殿东西配殿以及东六宫、西六宫的两侧山墙和后檐墙统统改为风火檐,全然不用木质材料。这十三处防火墙的总长度约4000米,对于防止故宫内火势蔓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另一个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防火结构就是防火门。这种门是在厚厚的木门上钉上一块块打磨过的方砖,要是宅院外宅发生火灾,只要将砖门紧闭就能阻隔火源,确保内宅安全。这种防火门如今在宁波的许多旧宅院中还可以看到。

  彻底地消除火灾风险,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使材料不燃化。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为了解决重要历史档案资料的保存和防火问题,营建了“金匮石屋”。明代借鉴“金匮石屋”的经验,建造了“无梁殿”来存放皇史资料。所谓“无梁殿”,即建筑物完全不用木质等可燃材料,既坚固又防火。600多年过去了,无梁殿几经战火,历经沧桑,但凭借它一身坚固的石砖结构,仍完好地保存至今。目前,我国其他一些地方如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河北肥乡等地的寺庙中也有同样结构的无梁殿,而灵谷寺的无梁殿则是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

 

  我国古代消防设计还有一绝,叫备弄或火巷,即在多个建筑群之间设置一些又深又窄的小巷。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它的功能类似于现代建筑中的消防安全通道,既可以疏散人员,还可以避免火势蔓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